|
快点注册登录,一起玩更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我们
x
昨天终于一口气看到鲁鲁修r2的第六集.心潮澎湃之际,想上网看看大家对lulu和朱雀的看法,却发现似乎舆论是一边倒的——喜欢lulu的占大多数,支持朱雀的只占小部分。我很好奇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是朱雀的人生观错得不堪一击么?反思lulu,他那推倒世界重新来过的伟业就那么正确么? : ]) |; w9 ?! ]3 X& k) V& L
众所周知,日本动漫从来就不止是讲述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而总是要在讲故事的同时阐述作者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本作自然也不例外.从朱雀和lulu对社会的理解来看,朱雀主张从内部进行改变,自上而下地进行调控与引导,暗喻的是改革家;lulu主张从外部进行打破,提倡自下而上的变革与重建,暗喻的是革命家.那么lulu与朱雀的争斗,从某个意义上来讲就是作者对改革与革命孰优孰劣的反思. ) W' _8 b+ [' x+ I6 E+ Z
一个佐证是,中国观众可能更喜欢lulu,而日本观众更喜欢朱雀(即使假定被侵略的是自己的国家).可能的理由是,纵观中华五千年,它的历史就是一部打碎再分配的历史,就是一部斗争的历史,不管是内部斗争还是对外斗争.反映到现在,就是青年们普遍拥有无穷的斗争的热情,为了自己形而上的追求而不停地斗争——不管是为了空洞的爱国,人民的政治权利,还是自己(包括自己的国家)想要不被任何人控制的自尊,这些都表明了人民在骨子里有为了他们认为崇高的东西而斗争的意愿——正如lulu所宣扬的自由平等一样;而日本人更注重的是”安于本分”,强调的是在体系内找到自己的位置,并按照体系的规则来引导自己的行动..换言之,他们更强调组织与集体的重要性,在必要时可以为组织牺牲自己.也就是说,他们更愿意从更改这作为自己行动准则的规则,并通过规则的改变来自发地改变社会结构来达到变革的目的,正如朱雀所希望的.
' A% y! ]9 I! X( L 也就是说,朱雀代表了日本人的行动准则,lulu代表了中国人的信仰追求. ! X# G z$ Z0 j; T
回到主题.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改革是优于革命的. 因为不管是改革还是革命,都是以削弱官僚集团的利益,改变不公正的分配模式为目的的.而纵观中华历史五千年,官僚集团无论是物质上还是心理上都是最大的利益集团;如果进行革命的话,物质财富可能会以革命的形式部分流回至人民手中,但是官僚集团对自身既得利益获得者的角色心理定位只会越来越强,那么凭借区区一两代人的努力决不可能改变这种心理积淀!一个例子是,即使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官僚主义也在逐渐复苏,甚至可能变本加厉——因为新的当政者又理所当然地把手里的政治资源当成了可以顺便帮自己谋利的东西. ; }5 i/ {8 c7 n2 J
所以,期待一瞬间改变利益分配关系是不可能的——革命也不行,因为一时的暴力改变不了拥有强大惯性心理的人心;更何况,只要这样的心理积淀不改变,革命也只不过是打破旧的官僚体系,将少量财富流回人民,剩下的全分配给新的官僚集团罢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就是教材,某种程度上而言它就是一部打碎再分配的历史.讽刺的是,并没有一次,财富会主要流向人民. * O3 }, A2 _8 u. x0 I: c
而如果进行改革的话——由于改革的渐时性,我们的人民能在改革中创造了更多的财富,这使得在上一步改革中所遗留的分配不公得以补偿,这补偿又使得人民能忍受至下一轮的改革。这比无数的革命,无数的破坏后再分配好得多,不管是为正义,还是为了人民。
]. F! g, q, T+ v以上是从纯理论的角度来说的.但是这里有无法回避的窘境.如果改革优于革命,为什么世界上依然有这么多暴力与流血?为什么有许多利于全体人民的法律只有在革命之后才能被制订?难道是出于人性的弱点,还是因为改革不可能?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和我互相讨论一下..
A+ j& @" b* b" F u
I9 s/ s1 }5 I* T" g8 H+ y' F6 Q: t g( H5 w& y. @
不过,综上所述.朱雀的行为在理性上是无法驳倒的,正如lulu在感性上是无法驳倒的一样. $ U, V' O- f. C1 X
可能在这里作者也暗示了故事的结局:对民众而言,感性相比理性是无法去除的——人们可以一起激情,但决不会群体理性;正如这个世界的政治家不一定受欢迎,但政客却一定有市场一样.那么按此推论,等待着朱雀的就是不可避免的失败与死亡.毕竟在故事的背景下,民众的愤怒需要发泄,而破坏永远比改革容易,复仇永远比宽容更容易消除愤怒.朱雀,就是为了民众情绪的,最好的牺牲品.
& M3 Y4 Y* A; B! v2 L" ]- I8 G
/ j, P, k; p9 N/ F. t/ U那么lulu呢?其实,我丝毫不怀疑,lulu如果继续这么发展下去,其最后一定会变成与其父亲一样的存在.现在其实已经有了一点端倪:能理解lulu的人越来越少,而最后可能只剩c.c一人,正如他父亲只有v.v一人理解一样;而现在lulu那独断专行的独裁手法,准备以恶制恶、以暴制暴的决心,不期望被理解而只追求结果的人生观,不都正和他父亲完全一样么?
3 Y+ q1 D9 T5 _( C9 D) }- l% O# B$ c
最后,我还想表示一下对朱雀的同情.正如lulu一样,其实朱雀拥有的也不过是从善意酝酿出的恶意.如果故事以朱雀的视角进行,他无疑会获得最广大的同情.最爱的女人被最好的朋友以最卑劣的目的杀害,这就是他所眼见的事实.已经亲手弑父的他怎么禁得起这么强烈的背叛?所以,他只能把lulu和zero当成两个人,并让自己杀掉zero复仇,让lulu永远地以最好的朋友的身份留在心底.从此之后,不再有爱情,不再有友情.不再青涩,不想再有感情.把所有的美好当成过去压在心底成为动力,然后决绝地与过去告别,用冷静来贯彻唯一剩下的理想.这就是他在失去一切之后,唯一能让自己支持活下去的东西.
+ |+ n, A6 R! y7 S6 v [; S0 P3 ]! X
完毕….
- s/ ^5 H- h- i- B2 y, x0 C& @ B; p% j; g$ M6 O7 }, `" g
9 x8 g8 H3 R% x" d# Z/ ?8 k
===================7 d1 e/ W9 @& ?
3 D f+ c9 E3 o v- p
可有可无的解释:$ P. t. m) K% N; Q
6 @* H# w3 D4 w
政治家 # e1 K0 d6 r" q& k+ G% ?
- [- z' \4 E( H, P/ X* E% z
有一个长远的理想目标或核心价值,不会在意眼前的各种困难、误会、甚至攻击和人身安全,而是百折不挠追求理想,不会追求一些通俗的财富或权位,有一条很清楚的道德伦理底线,有感动人的“精神的力量”和“人格力量”。有领导能力和高瞻远瞩,意志惊人,果敢坚定。
* g0 G3 S, n- a+ A" K他理想:追求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和自由,贡献自己的一生。 ) l3 L3 B0 P f
他的影响力:最大程度的影响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进程,并且是积极和具建设性地,个人的思想和行为都对社会产生一定的作用,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不能否定个人的力量。 ) s3 D9 f, T9 u; ` b# o
所处社会环境:有政党身份,参与政党活动。
/ K. m# I7 x# p2 a+ b- t0 q+ k9 M' S0 U5 n: R3 B+ z4 V( i
政客
$ B! ]# s$ N- s, z: g, O
( S/ N( G* `: k, t7 [* v, E一般认为,政客是积极投入到政治事务上的人,其动机可能是私人利益或者政党利益。他们通常是在政府管理事务上有熟练经验的人。通常来说,政客在政府中任显要职务,有行政、立法、司法的权力,其中一些政客实行独裁政策。一部分的政客在历史上有重要的影响。
- j+ G) e# i @" F
' l* y$ w) q# ], u% u: }- x区别: + K/ o& ^1 {/ X Q
, c( i, S: y/ @- m8 P1 y1 h* f
1,政客的眼里只有下届选举,而政治家的心里装着下一代。 2 a6 [. W% T9 D4 J! ?1 I7 ^0 n
( ^$ o E7 Y3 w$ b+ {- H4 j- s+ D2,政治家最伟大的生活法则是容忍:其次是不容忍;第三,最难做到的是能够区分容忍和不容忍。 ( J% F( w, y' a0 C. y% i
/ J1 i3 y. Z7 o
3,政治家为广大人民群众而奋斗,政客为利益集团工作。
: {# P( L3 S& M( B0 ]
. t ?9 r% L* {$ Z+ J
0 w6 `4 R7 S6 q- r- i5 \4 ~政治家和政客
8 H6 E* e2 e, i( O& ^& t3 d* d H% i- H U* G1 I0 E
政客和政治家两者的共同点是追求权力,不同点是得到权力后用来干什么?政治家一般都有远大的理想和明确的政治目标,有一定的道德水准和人类的高贵情操,得到权力后就会利用手中的权力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意志,以促进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 l) Z H& c8 L1 W" N3 W
政客无论拥有多大的权力,他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拥有更多的权力,因此政客最热衷的是升官、揽权、贪污、享受!他们没有是非标准,只有永恒的利益从骨子深处仇视美好的东西,善于利用人性的弱点。
& R# x" n5 a& _' O' ^# `当然并不是所有官场人物都可以区分为政客和政治家的,介于政客和政治家之间的是普通政务官,占从政人员的绝大多数。他们既没有政治家的超凡能力和德操胸襟,也不像政客那样阴险自私,唯利是图,而是国家必不可少的从事具体事物的官员。' q) x( {8 m: s& q7 [( q4 N/ G
参考资料:北大史学论坛 (http://www.hist.pku.edu.cn/club/index.as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