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金华日报对我的采访,包含了转笔和魔方两部分。
x
快点注册登录,一起玩更精彩!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我们 
      3 ?! y% W' m: q8 z' V2 y& V7 M/ y6 L: l
 原文地址:
 3 }" Z" ]! }& f* b" G/ U0 S4 G8 ahttp://www.jhnews.com.cn/site1/jhrb/html/2009-03/20/content_978078.htm) C3 I% K/ h# q
 
 : s. k8 K; @  `, b7 |* G) Mhttp://www.jhnews.com.cn/site1/jhrb/html/2009-03/20/content_978087.htm, D7 [0 b$ m+ {% G; p' o( ^% x
 & o3 C# S+ i# g! d8 t: ?% ]
 “转笔,是一种习惯,是一种消遣,是一门学问!”高中生潘岑涛曾这样形容转笔。5 x" [! E4 p+ o7 ?  O4 z
 
 0 s+ k, R. h( v  |  _# P- w7 H, M  更夸张的,有人认为,转笔这一习惯是判断你有没有走过学生时代最权威的标准———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转笔风行,几乎没有哪个学生不会转笔的。转笔是一项用不同的方法与技巧,以手指来转动笔的休闲活动。它曾经被认为是一个坏习惯,但是,转笔发展至今,竟然成了一项运动,而且还有“世界杯”比赛。* \3 \1 k* N/ r" b
 ! U- G0 D& u# p% N! W
 正如一个“转笔论坛”首页上的一句口号:“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认识转笔。有更多人知道转笔并不是只有一招两招而已,这是一项运动。”转笔有时候被分类为一种训练形式的杂技运动。
 5 b- k6 @) z7 N* s
 + \; |/ T2 {. O* m  但真正玩得好的人不赞成在课堂上转笔。他们认为,上课玩转笔的人不是真正的PSER(即转笔者Pen Spinner的英文缩写)。0 m8 D& H* _. {: W7 x* U
 " ~9 T& g; v# r# _9 i- ~7 b
 
 # S% q1 C/ P! y) c' ?$ i' z  转笔的“初级阶段”! f1 o0 T$ V7 f7 Q/ C
 
 5 B( i1 {9 }' J' V  我读书时,包括自己在内的很多同学都会转笔。有的同学书读到一半,遇上难题时就转笔;考试考到中途“卡壳”了,也急得转起笔来,以舒缓压力;想事情想得没有头绪时转笔;发呆的空当也转笔。然而,转笔一直被视为是一种“坏习惯”,遭到老师家长的反对和制止,于是,转笔的行为时常转到“地下”。' M1 ]5 t: Y* V  z* t' K
 Z9 z/ T+ O8 Y* g: O( _
 为什么要转?原因不一,大致有以下几种:有的是一种姿势拿笔拿得久了,觉得腻味;还有人说,女生都会转笔,他不会,怕被BS,于是发狠心开始学;还有人觉得,转笔是一项有很高技术含量的运动;有一种观点认为:转笔在某种程度上有去除焦虑的作用。& \  X' R6 X' M
 " T* B- S, z+ A- A4 }' O) O- @! I+ N
 在“初级阶段”,转笔者界流行一种说法:转笔的最低标准是不掉笔,就跟体操中单杠、双杠等运动项目一样,掉杠意味着失败。尤其是在教室里,十人掉笔像炸弹。
 . ?* n  [0 _- s: f
 . r' _3 x5 w- a9 `8 {# i  章澄宇是一个典型的90后,在杭州念高二,同学们都叫他“章鱼”。还在念小学的时候,他看到别人会转笔,自己不会,就本能地觉得自己应该会,凭什么别人会自己却不会。开始的时候很“菜”,只能转半圈,而且常常掉下来。笔“啪嗒”一声落在课桌上,十分清脆,周围专心自修的同学便投来厌恶的目光。由于怕影响他人学习,他玩转笔就改在了课余时间,后来练到比较厉害了,可以从头转到尾,从尾转到头。他就有些沾沾自喜。" O9 z; R* x$ [+ N4 u: j7 q0 T2 k6 V
 3 V" b1 m8 Q4 M2 v0 s! J' o
 后来才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他形容,有些转笔高手的手法很漂亮:可以先用食指转,食指转完换中指,中指转完换无名指,无名指转完还有小指,小指转完,往上一丢,落下,接住,继续从食指开始转,持续多久都不会掉下来。
 ' }4 B* `( X3 p1 T6 W7 e; `# Q0 C' S$ ?5 P; k/ W
 自从领教花样转笔这一绝技后,章澄宇一般一有空就转,周末在家上网学习一些新的招式。学校里老师不能说支持但也没有反对,通常也是感到比较新奇———这转笔的花样可真是不少。正转,反转,顺着指间来回窜。笔,也有了生命。
 0 F. j2 ~0 a0 S/ v6 @% n; y' y- w. ]" U( D6 x; P) O
 
 0 t, p  f) V8 S/ X  转笔也有自己的“世界杯”
 " r( V5 @; x6 I3 v' ]! e
 ( X/ ~; ?- p0 Y, N. P; q# C  Z  再后来,章澄宇居然找到了“组织”———一群志同道合的转笔者。这是一个名叫“中国转笔者之家”(bbs.pserhome.com)的网站,号称国内最大的手上运动联盟,目前注册人数已经突破3万人。转笔者也渐渐受到社会舆论的关注,央视等十几家媒体都曾采访过这些“耍笔的人”。4 F1 N4 P1 Z$ e( \# r+ b: A
 ( e: l1 N5 I1 i7 w. Y
 转笔者不再是“散兵游勇”,他们通过网络,仿佛是拧成了一股绳,成为一个新兴的群体,他们还有一个时髦的英文名———Pen Spinner(转笔者,简称PSER)。PSER章澄宇说,转笔招式的话基础大致有100招,后来经过PSER们的开发,目前的招式可以说是数不完学不尽了。: r5 S0 C3 x# o
 
 2 h9 x- z( K5 U* V7 e" n; u/ s/ T  话说章澄宇在转笔的圈子里,也算是小有名气。他“笔龄”也有三四年了,会上百种招式,参加过许多combo(合片,由许多转笔者各交一段视频剪辑而成并配上音乐,具有一定的观赏性)。; F& M1 E! l: s- l) }, e0 ]" y
 ; L: \* g% z& i2 N! g. j* v
 如今的转笔,已不再是老师家长眼中小打小闹、不务正业的把戏了。PSER不但有自己的组织,还有世界范围的竞技比赛,几乎成了一项体育运动。在日本、欧洲等地,如今每年都会有全国性或区域性的比赛。连笔都有比赛专用笔,都是特制的,笔两端包有橡胶皮,尖尖的。
 p$ y& Y2 D$ Z/ Y4 G) C" \" z
 ; U2 I; y( J; n2 ?  J5 ^  转笔的玩家来自世界各地,他们通过转笔将彼此联结在一起。和传统的足球运动一样,转笔也有“世界杯”比赛。比赛的过程很独特,他们不会像传统比赛那样兴师动众,各国运动员齐聚一地。现有的比赛模式是通过网络,由某一个国家的转笔组织承办“世界杯”,作为东道主负责评分。其他国家的转笔组织派出选手参加,选手需要拍好自己的combo,并且传给主办方,由评委评分来决定胜负。“转笔世界杯”从2007年开始,目前已经举办了3届。2007年,首届PSWT转笔世界大赛举行,各组织分别派出选手征战。0 f  }* s) _! ^0 G7 _
 & m) h- G# |0 R  y7 D  ]
 在章澄宇看来,虽然手中的笔早已能在他的十指间潇洒飘逸地“跳舞”,但转笔之路还很长。他有几个曾一起玩转笔的初中同学,现在已成长为“世界级高手”,参加过两届“转笔世界杯”,在世界范围内都有他们的“粉丝”。! e$ T& n9 S0 ?- `$ L6 n' `
 
 : z  M$ n& s; F9 i8 K9 \  原先很多传统的长辈会反对孩子玩转笔,因为一般人很难理解笔除了写字还能用来转,还怕孩子玩转笔影响学习。如今,老师、家长的态度也有所缓和,开始逐渐认可转笔。章澄宇所在学校的一位生物老师就对转笔很感兴趣,而且互相之间联系交流,算是比较时髦的老师。他开明的父母也没有封杀他的转笔爱好,只是要求他在课余时间玩。  6 a7 S9 g. E& V1 @) e* L
 - [: a5 X9 Q; y. |: {
 & G( T8 _5 z: b0 v0 U
 上课玩转笔的人不是真正的PSER/ i; k* X6 Y" p  }1 D
 2 a' W% z" S$ h: v  D8 @
 很多人担心,转笔会不会影响学习?作为PSER,章澄宇认为,就看自己如何把握了。有的发烧友上课都玩,不影响学习才怪。至少他对于转笔的态度是,现在的学业比较紧张,转笔只是作为一项业余爱好,以后有时间的话,会努力一把,冲击“世界杯”比赛资格。
 , O1 P+ `* [" M5 ?
 7 `- y% B) f4 `  v0 {* G/ ^  在“转笔者之家”论坛上,学转笔会不会影响到学业的问题,一直都是争论的焦点。比如,有笔友发帖说,某人上课天天转笔,老师提醒他之后,他却说:“上课太无聊了,不转笔难道要我打牌?”
 / Z7 a$ p: [' M. V; N& L
 5 x4 X8 l% }; w' b) a; r  这是一个很极端的例子。
 4 S  x2 h" i% ]" _+ {5 O+ L1 `+ X, \4 k# I8 v1 v, G# t# a9 b
 章澄宇说,其实不光是转笔,有些同学上课看漫画、吃东西等等,都会分神,影响学业,这是个人如何处理兴趣爱好与学业的态度问题。处理好了,互不冲突,还能锻炼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锻炼思维和空间想象力;处理不好,双头落空。
 8 V8 m$ g' d* X! Y9 D* S0 Q
 3 \# G0 `% C' h  c  l  转笔新手“小猪”发帖求教:“哪位好心人可以教我最入门的转笔手法,教了我之后,上课就可以练习了,就不会睡觉了。”结果此帖一出,即遭到了笔友们的批判,不但没有提供给他转笔教程,甚至有人表态,上课玩转笔的人不是真正的PSER。
 , i! ?4 z% N3 o  y8 a( ^, U$ S" m! f/ f' w+ Q! F8 I5 ?
 网友“安哥”在跟帖中说:“我有自己的体会,我以前上课转笔,搞得附近的同学都跟着我学,整天掉笔,干扰周围同学上课。我渐渐地开始内疚,现在我上课都不转笔了。”
 u# V5 ?6 E" j7 t& x/ M% e) l% F
 他痛定思痛,认为上课转笔的确是一种不可取的行为。“如果喜欢,完全可以找别的时间练,这是不冲突的。”. h- k, G1 i1 h9 p2 A) W
 " @( \% ^) y8 |  x' c  d
 
 8 F$ m4 K5 L; g3 j除了转笔,章澄宇还有一项拿手绝活,那就是玩魔方,他还原一个魔方的个人最快记录是18秒。' X) J5 m7 }6 J% o2 P
 
 + S% `# S9 G5 z- J  }3 p  还记得魔方这种五颜六色的方形玩具吗?大家应该很熟悉吧?魔方传入中国才不足30年,许多孩子都曾经玩过这种能转动的神奇小玩具。
 - s5 \9 ~+ D! @! i- p
 ) I1 h" h: H6 `& k; l7 b4 j* Q1 N! h  魔方是匈牙利建筑学教授和雕塑家厄尔诺·鲁比克于1974年发明的机械益智玩具。初衷是要培养人们的三维思维能力,而现在,魔方的实际魔力远远超过了他的设想。
 $ a$ P5 M1 V* f
 * _6 m9 ?4 E- |+ ]  想当年,章澄宇八九岁的时候,拿着魔方,专心致志仔细研究,六个面,他连一面都还原不全。直到去年他上高一,在电视里偶然观看《走进科学》玩转魔方那一期节目,看到高手都能在10多秒内复原整个魔方,就心动了。3 u& g3 f' W  @
 
 4 `: K7 X2 C( f" v+ ]" P6 A' C  重拾孩童时代的小玩具,让他感到十分亲切,仿佛回到童年。随着年龄和心智的增长,他再也不是那个连一面都拼不起来的小孩子了。周围同学受其影响,魔方一下子又在高中生当中流行开来。除了能完整地把六个面都整成一色外,他还希望追求速度和花样。
 1 w2 k) ~" `3 x% W- ]
 # L+ U8 i, h5 G. P  “传统的三阶魔方玩法和以前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还是还原为主,只是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竞速,另外还有单手还原(单拧),蒙眼还原(盲拧)和用脚还原等方式。”
 " H. @7 ]3 [  K# f! M9 _1 }; r7 H- o0 ^; z' _4 ~8 ?
 和转笔一样,玩魔方也有组织,世界魔方协会简称WCA,魔方还有自己的产业链,有自己的品牌,自己的产品,有专门的工厂开模制作魔方,“魔友”们经常组织各类现场比赛。
 . Q" ^$ x1 K4 }4 b% B; X6 [. i9 x4 T* k
 还原一个魔方,平均30秒,个人最快记录18秒,章澄宇并不觉得自己已经很快了,因为竞速魔方的世界记录是7.08秒。“按职业的说法,不到30秒都不敢说自己会玩,不到20秒都不敢示人,我刚敢说自己会玩。”他还自己制作了个人视频,放在网上与人分享。此外,精通电脑技术的他专门制作了一个名叫“魔方世界”的网站(http://www.rubik-world.com.cn/),该网站还被百度搜索引擎收录其中,魔友们大多是高中生,还会不定期开展交流活动。
 2 H, K% |) |  `0 S
 * A, p( x! Y; t2 c2 c. A  原来,在我们长大之后,少时的玩具也可以改进玩法,依然富有魅力,可以玩得很high。转笔如此,魔方也是。
 " Z' r8 [( a. c5 T- B) `/ j' |: a8 C: ~* E+ o& N
 [ 本帖最后由 F.b.k 于 2009-3-21 22:56 编辑 ]
 |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